光与影的交界处,姐姐乔琳站在阳光下,妹妹许妍站在阴影中。 当乔琳消失后,许妍才发现自己渴望的一直不是阳光,而是那个唯一真心爱她的姐姐。
当观众为电视剧《许我耀眼》中赵露思饰演的许妍的逆袭故事喝彩时,原著小说《大乔小乔》却呈现了一个更为残酷的现实世界。 这部由张悦然创作的小说在2017年获得汪曾祺华语小说奖,讲述的不仅仅是爱情故事,更是社会阶层差异和家庭创伤下的人性困境。
原著结局中,乔琳自杀身亡,沈浩明与许妍分手,许妍最终收养了乔琳的女儿。 这个结局与电视剧的“大女主”逆袭形成鲜明对比,展现了文学与影视改编对同一故事的不同诠释。
张悦然的《大乔小乔》以20世纪80年代计划生育政策为背景,描绘了乔家姐妹许妍(原名乔妍)与乔琳因家庭变故走向不同人生轨迹的故事。 许妍的出生是一场意外——母亲王亚珍怀她时已经上环,但因为患有风湿性心脏病,医院不肯接手打胎,一直拖到七个月才注射毒针试图终止妊娠。
然而许妍顽强地活了下来,出生时仅有三斤多。 这个意外导致父亲乔建斌失去了学校的工作,从此开始酗酒度日。 这个家庭的不幸并没有因此停止。 乔建斌失业后,整个家庭的重担落在了王亚珍一人身上。 生活的压力和婆家的责难让这对夫妻的性格发生了极大转变。
他们最初反对计划生育,后来连堕胎都接受不了。 王亚珍会堵在医院门口,阻止想要堕胎的孕妇,甚至讲述怨灵故事恐吓她们。 有几个人真的听了她的话,没有去引产。 这种极端行为后来直接影响了乔琳的命运——当乔琳发现自己怀孕后,父母坚决反对她引产,却完全不考虑孩子将来的养活问题。
在原著中,乔琳并非被父母宠爱的小公主,而是家庭的粘合剂。 她高中毕业后就在商场做售货员,承担起养家的重担。 乔琳在学生时期是校花,但因为有一对不断“搞事”的父母,被男友家人嫌弃。
当乔琳发现怀孕后,男友家人直接扔给她一笔打胎费将她赶走。 男友更是直言:“除非你们家的事情解决了,我们才能在一起”。 面对家庭的困境和爱情的背叛,乔琳选择了最极端的方式解决问题——在女儿满月后结束自己的生命。
乔琳死前做的最后一件事是给法制栏目发短信,恳请报道他们家的事情。 她的死亡成为一种工具——因为乔琳死了,乔家只剩下一个女儿,“超生”问题不复存在,学校最终给乔建斌恢复了工作,待遇按退休教师来。
然而乔建斌夫妇并不满足,他们还想要一笔赔偿。 对于乔琳留下的女儿,他们毫不关心。 当许妍回到家中时,发现冰箱里还放着乔琳买的已经发臭的酸奶和蛋糕,孩子的奶粉也已经结块。 而王亚珍只顾着回网友消息,发帖诉说自己的苦难。
与电视剧中许妍主动算计不同,原著中的许妍和沈浩明的关系是乔妍努力的结果。 为了和沈浩明约会,乔妍发着高烧也要和他一起去派对。 然而两人出身的不同注定了这段感情的结局。
沈家早已加入加拿大国籍,生二胎甚至能得到加拿大政府的奖励。 沈浩明从未经历计划生育的困扰,对他而言超生不过是交一笔罚款的事情。 当沈浩明从富家女方蕾口中得知许妍的真实情况后,便提出了分手。
原著中明确指出,沈浩明从一开始就不认为两人能走到最后,他的未来早已被父母安排,必须娶一个门当户对的富家女。 与剧版不同的是,原著中的许妍并没有对自己的身份进行过多包装,只是声称父母去世,许妍是自己的表姐。
电视剧《许我耀眼》则增加了豪门博弈和职场打脸的爽感剧情,把被动受害改成主动算计,强调许妍自立自强的大女主人设。 这种改编满足了观众对“逆袭”和“成功”的期待,而文学创作则更加直面现实的残酷。
许妍决定收养乔琳的女儿,是因为她意识到这个孩子如果留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,只会重蹈她和乔琳的悲剧。 这一决定象征着打破悲剧循环的努力,尽管前路未知,但至少为孩子提供了不同的可能性。
小说中有一段象征性的描写:小时候乔妍和乔琳站在河边,乔琳站在阳光下,而乔妍站在阴影中。 当乔琳去世后,许妍本可以走到阳光下,但她却“想要撤销这个愿望”。 这暗示了许妍对自我价值的矛盾心理——即使有机会获得光明,内心的阴影仍难以驱散。
许妍与乔琳的姐妹情谊是故事中少有的温暖。 乔琳是唯一期待许妍出生的人,当时年仅两岁的她默默求神佛保佑母亲生一个妹妹。 乔妍从初中起就没有再来过乔家,那时乔妍上初中,乔琳上高中。 高中近,初中远,乔琳每天在家门口等妹妹经过,只为偶尔能给妹妹塞个干净的苹果。
当两人在同一所高中时,乔琳非常高兴每天都能看见妹妹,放学后带妹妹去吃冰淇淋。 没考上大学后,乔琳去商场成为柜姐,她兴奋地将书桌送给了乔妍。 这些细节展现了姐妹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,也使得乔琳的死亡对许妍而言更为沉重。